一個人の京都。第三天



Day 3
金閣寺
  北野天滿宮  晴明神社 西陣織會館 二条城 寺町通 先斗町







前一晚,在類似大創39元的店買了一隻合台幣約一百元的傘。因為昨天在清水寺時,發現我的折疊傘無法撐住,傘面會一直往下掉,弄到後面蠻煩躁的,於是決定入境隨俗買了一隻長直傘使用。來到這邊才發現這邊很少人使用折疊傘,都使用長柄傘居多。
第三天,雖然天氣不錯,但早上看氣象預報京都仍有百分之七十的降雨機率,還是乖乖拿著傘出門。日本的氣象預報真的很準,特別是前一天的預報,既詳細又準確,我這七天看的氣象預報都有命中。

》》貫徹金碧輝煌的奢華──金閣寺





搭公車在金閣寺寺前下車,又遇到了よじゃ,在京都真的很常遇到,不怕買不到XD




走沒多久就到金閣寺的門口。此大道鬱鬱蔥蔥,些許楓紅點綴。








金閣寺的整體路線圖,後來發現日本著名景點的地圖好像都是手繪居多。




付完參拜費後,會拿到一張類似門票的紙券,做得非常精美,像是手寫的御朱印一樣,有種被祝福的感覺。




金閣寺,本名鹿苑寺。其名稱源自於日本室町時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又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又被暱稱為「金閣寺」。鹿苑寺除了是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之外,也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於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鹿苑寺現址原為鎌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宅邸,曾經榮華一時,但在歷經多代之後因為缺乏整理而傾圮。應永元年,足利義滿獲得這塊當時稱為「北山第」的山莊,開始大興土木整理改建。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將軍職位讓渡給其子足利義持並出家入道。由於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金閣殿」。義滿死後,其子遵照他的遺願,將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為禪寺,並以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山號則為「北山」。在之後的應仁之亂中,鹿苑寺境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焚燬,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倖免,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築遺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戰前就列為國寶。然而很不幸的,在昭和25年時,舍利殿因為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自焚而完全燒毀。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金閣寺》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題材著成。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緊鄰鏡湖池畔的三層樓閣狀建築,一樓是平安時代的貴族建築風,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武士建築風格,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禪宗佛殿建築。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調和完美,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




第一眼,其實不是看到金閣寺,而是滿滿的觀光客。金閣寺前方隔著池子,而平台上就是適合拍金閣寺正面的地點,人山人海,都想要跟金閣寺合照。旁邊還設有看板,註明使用腳架時請注意四周人潮不可逗留太久。我在平台上等待空位,終於擠進去找個好位置拍照。拍著拍著,聽到旁邊有台灣人的口音,於是就用國語拜託一位台灣女孩請她幫我跟金閣寺合照。




剛巧早上的天空湛藍中劃過些許雲朵,中和了過於耀眼的華麗感。




屋頂上的金鳳凰,像是傲世群雄的足利義滿,意氣風發。
足利義滿在任期間,南北朝獲得統一。足利義滿對勢力較為強大的守護大名進行了壓制,改革政制,設「三管四職」,確立了幕府的中央集權。同時建立了金閣寺(鹿苑寺),是為室町時代北山文化的代表作。其在任時期是室町時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最為強盛的時期。
金閣寺之於足利義滿,銀閣寺之於足利義政,從建築本身便可看到時代的興盛與衰落。




金閣寺不能入內參觀,只能從外面欣賞,而且有圍欄圍著無法過於靠近。雖然有點可惜,但一般人重點也就在其外表的金碧輝煌吧。
近看過於奪目,就遠遠的欣賞吧。

離開金閣寺舍利殿之後,進入後方的庭院。




在日本寺院常常看到這樣的景況。




爬上小後山,可看到從樹林竄出的金鳳凰。




苔蘚,在日本庭院中常常看見,照顧得非常好,成為庭園中主要景致。在大原三千院裡更能看到日式庭園中苔蘚的極致展現。




夕佳庭:是一間茶室用途的小型建物,以內部一根不規則形天然木做成的屋柱「南天床柱」出名。




這裡有喝茶的地方提供休憩,紅傘與紅布,畫面甚為精美。不過一早剛吃飽飯,就不多留了。




金閣寺裡有一處不動堂,供奉著不動明王,守護身體健康。一群戶外教學的中學生,在爐前嬉鬧了一陣,指導老師告訴他們怎麼拜不動明王,我在旁邊用力聽著,可惜還是聽不出所以然。




離開金閣寺,回頭看到遠方的大文字的痕跡。大文字燒為日本的夏天在各地所舉行盂蘭盆的活動之一,其內容是在山上點燃火炬,描繪出「大」的文字,目的是要送回於盂蘭盆期間到人間來的亡魂,且讓祖先們能找到回去的路,而其中每年816日京都的五山送火(五山送り火)為全國代表性的活動。
希望下次能在充滿慶典活動的夏季來日本走走,或許能看到大文字燒。(怎麼聽起來很好吃?)


》》豆腐料理專賣─とようけ茶屋

到達北野天滿宮時,已經早上十一點多,肚子些微空空的,像是有點餓,看了看手上的行程表,有安排在這附近用午餐,於是決定提早吃一吃。




とようけ茶屋就在北野天滿宮斜對面,非常好找。當初在網路上找到這間,似乎有排隊盛況,但不知是我比較早到還是平常日的關係,我去的時候沒遇到排隊的狀況。
一樓店鋪是外帶區,由於接下來還要走許多行程不便帶這些湯湯水水的東西到處跑,就沒有多看了。
我對一樓的阿桑表示ひとり,就很親切的指引我上樓就座。








店內空間狹小,樓梯也狹窄,搭配手繪圖,頗有舊時風味。二樓客滿了,我被引導到三樓。
服務小姐送上菜單後,先用日文很仔細的跟我解釋,不過我又苦笑說English please,然後她就說tea,又說hot or ice,我想想這裡冷氣有點強,就回說hot




送上熱茶後,這位服務小姐很可愛,她先さむい,看我面露疑惑,又用雙手抱住身體反覆搓手臂,我才知道她是問我會不會冷XD 我比著桌上的熱茶,回答大丈夫です,她才放心的點點頭。




餐前上了一份像是奶酪的東西,這是用豆腐作的,口感綿密,就像是有豆腐味的奶酪一樣。




我點的是這個。老實說我也不太清楚這道菜叫甚麼,剛剛看著菜單,只因為吃不下一份套餐,就想單點麵來吃。這道菜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天丼(蓋飯),另一種則是うどん(烏龍麵),上菜之後才鬆了一口氣,幸好我有猜對XD
右上角是沒炸過的白豆皮,要沾著芥茉吃,以往我只吃過炸過的豆皮,第一次吃到這麼原味的豆皮。右下角則是炸麵粉,應該就是炸蝦炸可樂餅的外面那層麵包粉直接炸過,我倒入湯裡面跟烏龍麵一起入口,味道很棒。
碗裡最上面的主菜,像是炸過的豆皮,但又好像不是,它內部有好幾層,屬偏厚的豆皮。豆皮吸滿了醬油口味的湯汁,整體變得非常柔軟有彈性,咬下去醬汁從裡面流洩出來,鹹中帶甜的滋味,再配上灑在上面的青蔥,整體味覺非常的棒,到現在離開日本已半個月,仍能記得這塊豆皮在舌尖上的美好滋味。烏龍麵Q彈有勁,沾著湯汁吃,一下子就整碗吃光光了。
下次肚子更餓的時候再來吃吃看豆腐豪華套餐吧(舔舌)


》》短暫而恆久的寂靜──北野天滿宮

とようけ茶屋出來,開始下起毛毛雨,我撐開昨天買的長柄透明傘,過馬路到對面的天滿宮。透明的傘面讓傘下人與雨水距離近了一點,透過雨滴,畫面多了氳氤美感。








從鳥居通往正殿的大道很寬敞,四周擺著石燈,上頭題著類似人名的字,應該是有奉納錢給神宮的紀念石燈。一整排直到路盡頭,頗為壯觀。




正門前面放有禁止於此蹓狗的牌子,在日本神社寺院基本上都有這樣的要求。







北野天滿宮主祭神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漢詩人、政治家。長於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三十三歳時被任為文章博士。醍醐天皇時晉升為右大臣、但受到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到九州太宰府擔任權帥後抑鬱以終。道真死後,京都陸續出現多種異相,先是醍醐天皇的皇子一一病死。後來在皇宮的清涼殿更遭遇雷擊,造成多名死傷者。朝廷對此相當驚恐,認為是道真的怨靈在作祟,因此赦免道真的罪名並追贈官位。清涼殿落雷事件以後,因為害怕雷神是道真的怨靈,為了祭拜火雷天神而在京都的北野興建了北野天滿宮。之後道真成了天神信仰的一部份,並逐漸普及到日本全國,道真生前因是傑出的學者和詩人,因此被當成學問之神來敬拜。




可能因為午時正午時分多數人在用餐,北野天滿宮非常的安靜,沒甚麼遊客走動,我獨自走在其中,很是愜意。




從金閣寺到天滿宮,兩者氣氛相差甚大,相對於金碧輝煌的喧囂盛名,北野天滿宮的安靜帶點孤寂,我漫步其中,享受屬於自己與天滿宮的獨處氛圍。




這裡是車祓所。所謂車祓(ㄈㄨˊ),就是付料金給神社之後,神社會幫你的愛車祝禱一番,祈求交通安全、平平安安。








後院有個友好盟約記念樹,不知有甚麼樣的故事在其中?


》》星芒法力加持──晴明神社

在北野天滿宮仍下著雨,讓無人的天滿宮有點陰涼之氣,等我坐車到晴明神社時已經放晴了。




看到星芒以及晴明二字,就可以聯想到「安倍晴明」這位響叮噹的人物。雖然我沒看過《陰陽師》,卻也因為其名氣而略知其事蹟。




陰陽師是是日本古代律令制下的官職名稱。以陰陽五行思想為基礎的陰陽道,從事占術、咒術、祭祀、祈禱、曆法制定、天文觀測等工作。安倍晴明是平安時代有名的陰陽師,從鎌倉時代至明治時代初期統轄陰陽寮的土御門家始祖。晴明在當時是同時擁有「天文道」和「陰陽道」兩者卓越知識的專家,是位受到平安貴族們信賴的大陰陽師。




 在晴明過世後的十一世紀,他就已經被神秘化了。在歷史傳記和民間傳說裡皆記載了不少有關晴明的神秘逸話。像是:有一日,晴明前去寬朝僧正的住處,年輕的貴族公子、僧人們叫晴明以咒術殺死庭院中的青蛙。晴明摘下一片樹葉念咒,手沒碰觸青蛙,青蛙當場壓扁死掉。或是:晴明在家中沒有其他人時使用式神,家裡明明沒人在,辦窗卻能自動打開、關閉,即使沒人去開門關門,房門也能自行打開。等等許多故事散見於歷代民間作品中。




到了近年,夢枕獏的小說《陰陽師》改編成漫畫電影之後更受大眾歡迎,因此位於京都的晴明神社也充滿了人潮。




在日本這幾天,很常看見桔梗花,雖然已到盛開季節末期,仍有少數星狀桔梗盛開著,花瓣沾著雨珠,甚是嬌豔可人。桔梗又稱「朝顏」,名字非常好聽,像是一位蓬勃朝氣的美人。在日本,桔梗是傳統的「秋之七草」之一,「秋之七草」的名字源於《萬葉集》,包含荻花、葛花、撫子花、芒草、女郎花、藤袴、桔梗。




日本人的季節感非常深刻。我在逛文具禮品時,都會看到以秋天的花草作包裝的信封、信紙或是明信片,質感非常好,感覺用這些帶有秋花的信紙,就能將秋天氣息一起寄給遠方友人,開信之時就有秋花飄散出來;而甜點菓子也會以秋天的食物或花草做為包裝,像是栗子口味的甜點就會在這個季節開始大放異彩。






晴明神社充滿著五芒星的符號,奉納祈願之後,像是被晴明加持過一樣,再度活力滿滿。







晴明井的水據說喝了會百病皆除,這我就不敢輕易嘗試了XD


》》美麗和服秀──西陣織會館

離晴明神社不遠處有間西陣織會館,在這裡可藉由華麗的和服秀感受西陣織的魅力。




「西陣織」是在西陣製作的紡織品的總稱。西陣所指的地區包含從京都市上京區至北區。西陣織的歷史可回溯至五世紀至六世紀,自中國引進養蠶、紡織絲綢技術為起源。精緻細膩的紡織逐漸發展,在應仁之亂(1467~1477)後開始被稱為「西陣織」,工藝水準之高,早期專供皇室貴族製作衣服之用,後來演變為地方傳統產業。西陣織作為紡織文化的重要角色而發揚光大,但在天皇遷都東京後一次衰退,在日本政府保護政策下,西陣織由法國、奧地利引進紡織機等新技術,使得西陣織融合了千年來的傳統技術及近代技術,成為代表日本以及京都的紡織品之一,享譽國際。
我本來的行程沒有安排這裡,但算了算時間還算早,就走到這裡來。剛巧我到達的時間是下午三點,接近表演的時間。(和服秀場次:10:0010:5011:4513:1514:1515:1516:00,表演時間約15分鐘)
和服秀可以很近距離的觀看,因此很清楚地看到衣服的花色紋路與各種和服配飾,當然模特兒的標緻五官也看得清清楚楚XD




黑配紅非常華麗,大概是特殊場合才會穿。模特兒頭上的黑色大花也很搶眼。




清純的藍色,很是典雅。




紫色格子,帶點可愛。




整身黑色系,頗嚴肅。不過模特兒裡面我最尬意她,包含髮型與五官。




桃紅非常亮眼,很適合少女的青春活潑。




這件如果拿掉點點圖樣我會比較喜歡XD




這件是淡淡的粉色,因為被黃光投射燈照射而色偏了,現場看的粉色蠻美的。




純色紫,下擺搭配山水圖景,感覺比較適合穩重的女子。




這位模特兒笑得很可愛,穿這件新年和服非常喜氣,也是這場秀的壓軸。




十五分鐘看下來倒也過癮,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可以看到美麗的和服秀,重點是無料觀賞,還蠻不錯的。


》》腹地廣大的城池御苑──二条城

當初行程安排時,二条城與京都御苑我都想去,但兩個都去時間恐怕不夠,讓我難以抉擇,後來想想,二条城是德川家康的寓所,更是著名的「大政奉還」歷史舞台,我這戰國無雙迷兼日本大河劇迷,特別是當初看《篤姬》看得神魂顛倒哪,怎能不去看看呢?最後就捨京都御苑擇二条城了。




此為二条城的正門─東大手門,是重要文化遺產。





二条城最初是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居城、織田信長為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織田信長舉兵將足利義昭放逐河內,此城便被焚毀,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御所,之後獻給皇太子。現存的二条城是1601年(日本慶長6年)徳川家康作為保衛京都御所以及提供德川家族上洛時的住宿而重建,同時也作為德川幕府展現權威的象徵,至今已有400年歷史。1866年(日本慶應2年)第15代將軍徳川慶喜在二条城就任將軍職,但是在隔年的1867年徳川慶喜在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發表大政奉還,將政權交還天皇,結束了持續300多年的徳川幕府。二条城雖是徳川幕府在京都的據點,但也見證了德川家族興衰,以及日本由江戶幕府跨入維新持代的歷史轉捩點。




走到這裡,不禁讓我聯想到遊戲《戰國無雙》中的場景。騎馬從遠方趕到,斬殺守城門的將領,我方眾兵突破城牆,進入主城之前先吃個熱包子補HP,衝進主城打敗德川家康這個大胖子,大喊「敵将討ち取った!」




…………………請原諒我分神了。




此為唐門,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特色,上頭貼有金箔裝飾,氣派而華麗。後來在最後一天的西本願寺也有類似風格的唐門,不過二条城的比較大。




二之丸御殿內部不能拍照,故以文字簡述。
二之丸御殿被指定為國寶,大部分都有開放參觀,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有四個房間。其中一之間與二之間是正式會見將軍的地方。大廣間也是第十五代将軍徳川慶喜昭集重要幹部發表大政奉還的房間。
這些房間擺設了人偶,重現當時的情景,讓我們感受當時住在這裡的人的生活樣態。看過大河劇諸如《篤姬》或是《龍馬傳》,對於這些場景肯定不陌生,這兩齣戲,特別是以德川家族為背景的《篤姬》,時空背景與此地緊密結合,我走在其中,有種因歷史重現而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二之丸御殿裡有三千幅以上的壁畫,其中954幅畫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圖畫有國寶松、老鹰、鳥等,全是由當時的幕府畫師狩野探幽為首的狩野派所畫。天花板上也有花等雕刻,富麗堂皇。這些畫保存得非常完好,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虎之間」,四周裝飾著老虎凶猛姿態的壁畫,些微的歷史斑駁仍不減氣勢。
這裡的柱子有些裝飾著葵紋,也就是德川的家徽。其實自從大政奉還後,二条城內的葵紋多已削去,只有部分被保留下來。近期有個新聞報導:二條城的唐門(重要文化遺產)近日完成了約一年半的修繕工作,整修期間在唐門象徵天皇家族的菊花形金屬片下發現了德川家族特有的葵紋家徽。或許是當年時間倉促下的權宜之計,這門把還真是見證了「大政奉還」的歷史。(新聞稿
行走在二之丸御殿內部時,地板會傳來一陣陣的「唧唧」聲。這個稱為「鶯聲地板」的地板用於防範刺客,在地板下方以釘子與鐵片組成特殊結構,只要有人踏上地板就會發出聲音。我再怎麼放輕腳步依然唧唧作響,果真防刺客。(真刺客表示:你這三腳貓功夫一點參考性也沒有…)




離開二之丸御殿之後,繼續遊逛二之丸庭園。走在庭園中,假石綠草湖水,精緻而美好。日本的開放式庭園似乎都只開放部分,而且多用柵欄圍住,提防遊客踩踏,方能保持美好的樣態。
















在二之丸御殿附近,是本之丸御殿,但因為春季與秋季的公開期間以外内部不公開參觀,所以我去的時候本之丸殿大門深鎖,希望以後有機會進去參觀。




走著走著,來到天守閣的遺址。二条城的天守閣於寬永三年(1626年)從伏見城移築,寬延三年(1750年)遭落雷燒毀,現在僅剩高21公尺的石台。




雖然樓閣不再,卻是遠眺二条城全域的絕佳地點。

時間差不多要離開這個點,走到出口途中,遇到頭包著布巾的婦人請我幫她跟本之丸御殿拍照,看她的穿著以及五官之深邃,應該是回教國家的人。幫她拍完照後,又再地圖看板前面相遇,都在研究要往哪邊出去,她用英文問我出口要往哪邊,之後我們就稍稍聊了一下。大概知道她來自中東地區,還有一位朋友相陪,認為我自己一個人來日本非常棒,然後沒有聽過台灣XD 之後因為她要繼續等朋友會合,我就先離開了。
離開二条城後,又下起了大雨;我站在公車亭下拿著地圖研究要怎麼坐到京都御苑,發現旁邊的女孩在偷瞄我,隨即她開口用日語問我是否需要幫忙,我在地圖上比了離二条城不遠的京都御苑,她表示這兩個的公車是不同路線,需要坐回京都車站再換別區的公車。這位日本女孩非常可愛又心地善良,我們語言不通,她只能靠簡單的日文單字、英文單字以及手勢告訴我怎麼走,雖然下雨濕淋淋的,心裡卻有滿滿的溫暖,讓我洋溢著暖烘烘的笑意,對於布鞋全濕的不舒服就全不在意了。


》》享受散步閒逸──寺町通

因為多安排了二条城而剔除京都御院,所以到京都御苑並不是為了要逛這個點,是為了到達附近的寺町通。




坐到京都御苑前之後繼續沿著御苑的圍牆直走,就會遇到寺町通的交叉口。






寺町通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店家,兩旁綠蔭滿布,少有車子經過,氣氛寧靜舒適,很適合在這裡走走又停停的漫步。






這個招牌很可愛,用各式水果拼貼而成。




寺町通上也有進々堂,飄散濃濃麵包香,我站在外面看著菜單,才想起中午吃的麵份量並不多,但等等還有安排要喝茶,於是在外面流流口水就離開了。




二手書店,整理的很乾淨,文庫本眾多,實在很想買幾本帶回去,無奈日文程度不足,只嘆台灣為甚麼沒有文庫本。




專賣糖果零食的豐松堂,不過在清水寺那邊已經買了金平糖,於是只純粹欣賞。非常可愛的糖果小舖。




保堂茶舖,專賣日本茶葉,有盒裝以及散裝,送禮或自用都合適。如果無法到本舖來,京都伊勢丹、高島屋都買得到。
不過家裡只有我爸爸在喝茶,且家裡庫存尚多,我就自己在舖內品嘗了。




這裡除了販賣茶葉,店內也有喫茶室「嘉木」,沒有喝茶習慣的人可在這裡單次品嘗日本茶的美味。




嘉木,讓我聯想到「良禽擇木而棲」,或許嘉木隱含良好歸所的意味。




我點了抹茶的京極昔,屬薄茶set
菓子搭配薄茶,味道契合。有別於我在其他地方喝到的附贈抹茶,這裡的抹茶味道的確不一樣,先是嗅到的香氣暈染鼻腔,再與後到的舌尖上茶味交融,一路從鼻舌口到體內,醇厚綿延不絕,滌淨一整天走路的辛勞。好茶,真是好茶。




走著走著,找到一間專賣紙品的店家,「柿本紙司」,終於找到我心目中適合寄給親朋好友的明信片,簡單而有質感。






猜猜看這間店在賣甚麼。店前掛著大大的栗子(是吧?),原來是專賣燃燒的木材。



























走著走著,來到龜屋良永,由於跳過京都御苑,沒有買到老店俵屋吉富在京都御苑土產中心限定販賣的金箔烤麩仙貝,於是在這裡買了一般版的烤麩仙貝。表層刷有糖衣,有別於一般對於仙貝硬脆的印象,烤麩仙貝是入口即化的鬆綿口感,甜甜的,溫柔的。






鳩居堂,是線香與和風文具的專賣老舖,應和四季的各式薰香,以及圖案美麗的信紙、明信片、便條紙、筆墨等文具,充滿優雅的京都風情。我按捺住想買整套秋季信紙便箋的衝動,因為買回去似乎無法寄給誰也可惜即使寄給誰卻無法真正欣賞,於是只買了一張明信片。






寺町通一直走會接到新京極附近的商圈,這間鯛魚燒經過數次,終於忍不住買了一個解饞。之前在台灣只有在百貨公司裡吃的到,都是大排長龍,以為所謂日本的鯛魚燒就是如此。殊不知,我現在吃到的才叫做美味的鯛魚燒。




紅豆我不是很喜歡,就選了不知甚麼口味的黃色內餡。一咬下去,啊,是充滿濃厚秋天氣息的栗子口味哪,外皮兼有嚼勁與脆度,內餡軟綿又不會太甜,而且內餡是從魚頭到尾巴都填得飽滿。剛出爐所以熱騰騰的,我咬了一口,嘴巴不停呼氣,卻因為太美味而無法等待冷卻,就這樣邊呼氣邊爽快的迅速吃光。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美味鯛魚燒,真的很好吃。




入夜的鴨川,四周華燈初上,川邊的川床料理熱鬧非凡,有別於白天,神祕而迷人。這邊靠鴨川的餐廳多提供納涼床料理,看過日劇《半澤直樹》的人應該知道,就是在鴨川旁搭建突出去的木造台,邊欣賞夜晚的鴨川邊吃京料理。


》》舊時花街風華──先斗町

我走到了先斗町,不是來吃飯,而是純粹欣賞夜晚的舊時花街。街道是沿著鴨川的單側,北接三条,南通四条,全長約五百公尺,是一條細長的花街。早在一六七年代,幕府因為鴨川河水氾濫,在川邊建築石堤防水,允許在四周開立商店,而逐漸演變出今天的繁華。出了先斗町左轉四条大橋,就是有名的祇園。




先斗町非常狹小,僅容兩個身材適中的人並肩行走。




夜晚的先斗町,恍若置身另外一個時空;我就像是走錯時代的旅人,從現代穿越到幕末時期,身旁藝妓談笑風生,革命志士暗藏其中密謀著在歷史寫上一筆的計畫。







就這樣渾身浸滿舊時代的氣氛,結束這一天的行程。


回去路上在伊勢丹百貨地下美食街買點吃的當晚餐。這裡地下美食街的店家在即將結束營業時會大幅降價,許多人會故意等待降價時機點才下手。我去的時候剛好碰到降價促銷,買起來也特別爽快。有家店大排長龍,原來是雞三和的串燒。我隨意選了三串,又在便利商店買了瓶啤酒,回到旅館洗個澡舒服地邊看電視邊享用。






倒是沒想到回到台灣後最想念日本的美食竟然是這些雞肉串。





---------------------------------------------------------------------------------
※今日小發現之一:日本人用長柄傘居多,拿摺疊傘反而屬於少數,我想這跟通勤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日本人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像是地下鐵、電車、公車等,長柄傘收納輕鬆又迅速,只要轉一圈收納帶就可以了,摺疊傘對於走路的人來說反而不太方便,搭乘公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摺疊傘不容易放置,又溼答答的不能收到包包裡,而且我在逛街時也深刻感受到長柄傘的方便,店家外多放有傘桶,摺疊傘丟進去就不容易拿出來,想要拿著進店家又需要用其中一隻手拿傘,相對來說長柄傘放在傘桶很方便收納及拿取,假如要帶進店家也能掛在手臂上。而台灣為何多用摺疊傘,我想最主要是因為多是機車族吧,非得用摺疊傘不可XD 摺疊傘壞掉的速度快很多,像我的摺疊傘在日本時傘柄關節就無法撐住,就入境隨俗的買了長柄傘用啦,這才體會到長柄傘的好用呢。

※今日小發現之二:這裡的人仍有看書習慣。我為何特地提到這點?在台灣如果有在搭大眾交通工具諸如捷運、火車,十個大概有五個在划手機,剩下的也只是沒在用手機,通勤中看書的人越來越稀有了。而我在京都這幾天,不管是搭公車或是搭電車,划手機與看書的人數竟然持平;在日本有一種類型的書叫做文庫本,尺寸比一般書還小,類似台灣的言情輕小說那樣的尺寸,文庫本是經典名作或是暢銷書在市面銷售一陣子後,出版社評估市場狀況,再重新出版成文庫本。這樣大本的可以放在家裡看,文庫本則在通勤時閱讀,方便攜帶,可隨時讀書。在注重個人隱私的日本,相應而生各種書套,很多非常美的手染布書套,都是作成文庫本尺寸,既顯個人品味,又保有隱私不讓人知道在看甚麼書。可惜台灣目前並沒有文庫本,印象中只有超商常見的輕小說以及金庸的作品有這樣的版本,只能說,這也跟台灣低落的閱讀風氣有極大關係吧,出版社連第一刷都難賺了,也就甭提再版文庫本啦,真是可惜啊可惜。


留言